近日,由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主办的期特钢垂类大模型种子班培训圆满落下帷幕。天津钢管公司炼铁厂申报的课题《大模型技术在高炉配矿过程中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在本次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课题奖”与“组织贡献奖”两项荣誉,彰显了公司在智能制造与工业数据应用领域的探索实力与创新成效。
此次种子班培训为期近一个月,旨在推动大模型技术在特钢行业的研究应用,提升全员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来自集团各企业的44名学员携带20个课题参与研学交流,围绕大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开发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天津钢管公司高度重视此次培训机会,由炼铁厂、智能及信息化部、研究分院联合组队参训,派出王海洋、胡谋星、刘星宇、李宏博四名业务骨干,申报2个研究课题。经过集中培训、课题打磨、成果评审等环节,最终由王海洋、刘星宇联合完成的《大模型技术在高炉配矿过程中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获得专家一致认可,斩获“课题奖”。
值得一提的是,王海洋不仅是该课题的组长,更作为种子班班委积极参与组织协调工作,展现出突出的统筹能力与团队意识,获评“组织贡献奖”。
该获奖课题聚焦于大模型在高炉配矿环节的精准优化与智能分析,通过构建融合实际工况与历史数据的算法模型,实现对配矿过程的动态预测与调整,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生产稳定性。这一课题的实践推进,为高炉智能化操作提供了可行路径,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数字动能”。
此次大模型种子班不仅是一次课题展示,更是一场数字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集中训练。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在深入交流中碰撞思想、拓宽视野,不仅加深了对前沿技术的理解,也锤炼了项目策划与成果转化能力。
种子班的成功举办,为企业储备了一批掌握新技术、敢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也进一步激发了公司在智能制造转型道路上的创新热情与探索决心。
荣誉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舞。天津钢管公司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快推动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智能化+工业场景”的乘数效应,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